-
-
喜接财神
更多
年初一到年初四,除茶坊、酒肆、杂货店等俗称“长生店”的商号照常开业外,一般都要到年初五接过财神,才开门营业。
年初五为“财神日”,亦叫“五谷财神日”。此日祭仪隆重,祭品习惯用猪、羊、鸡、鹅、鱼等。猪用猪头,称为“利市”,旁边摆一猪心和猪尾巴;羊摆羊头,中设一刀羊肉,表示用了“全猪全羊”。鸡鹅都要雄的,意思是...
-
-
娘娘庙会
更多
娘娘庙,位于艮山门外半山(又名皋亭山)。传说半山娘娘原是个采桑娘子,姓倪。北宋末年,金兵入侵中原,金兀术得知宋朝小康王赵构逃到江南,亲自带兵紧紧追赶。三月初三这天,正是清明,小康王单人单骑逃到杭州北郊半山,又饥又乏,无处藏身,被一身背桑篮,在桑林中采桑叶的青衣娘子掩藏在桑叶筐里,逃过追杀。
小康王认为青衣娘子...
-
-
育婴堂
更多
是旧社会一种慈善性收养孤儿的会社组织。凡地方贫户,生育子女无力抚养者,可以投育婴堂,由堂收养,代请乳娘。等孩子长大,仍可叫生身父母领回。如无家可归,则转送孤儿院或贫民习艺所,接受教育,学习技艺,以谋自立。育婴堂婴幼儿生活艰苦,有病常得不到认真治疗。
-
-
玉皇山香会
更多
这是杭州民间唯一的道教庙会。玉皇山原称天真山、玉龙山,五代时吴越王曾从明州(今宁波)迎阿育王舍利供于此山,故又称育王山。清时,在修篁飞松的山顶建造了规模宏丽的黄色道院玉皇宫,又称福星观,宫内有灵霄殿、真武殿、皇坛、藏经阁等道教建筑。西湖香市期间,正逢玉皇大帝正月初九诞辰日,因此山上山下,摊贩林立,善男信女,前呼后...
-
-
草头郎中和草药店
更多
杭州有句俗谚:“草药一味,气死名医。”这说明民间草药有其特殊的治疗功效。在旧社会,从业者被称为“草头郎中”、“走方郎中”,或摆地摊,或串街走坊,也有开个草药铺,坐店应诊的,虽不能登大雅之堂,也不能和中药店里坐堂的中医师平等相视,但草药价廉又有疗效,亦能为广大贫苦劳动人民所接受。因此,“草头郎中”亦受到一定的欢迎...
-
-
八寺香会
更多
杭俗民间有烧八寺香习俗。烧八寺香有烧外八寺香、里八寺香之分。烧外八寺香在每年四月初八。外八寺为昭庆寺(在钱塘门外)、凤林寺(在西泠桥)、云林寺(即灵隐寺)、净慈寺(在南屏山)、海潮寺(在草桥门外)、定慧寺(在虎跑)、大佛寺(在里西湖)、清涟寺(即玉泉);烧里八寺香在每年十二月初八,即腊八日。里八寺为定香寺(在艮山门内)、华藏寺(...
-
-
中药六大家
更多
杭州胡庆余堂、叶种德堂、万承志堂、方回春堂、张同泰国药号、泰山堂,都是清时开设的中药老店,素有中药六大家之称。以上六家不仅年号古老,而且丹散膏丸俱全,各有特色。如胡庆余堂从古今四百多个验方中,研究试制出十四大类中成药,因选料精良,配制认真,药效优良,西湖香市期间,来自农村的香客,慕名采购,营业十分兴旺。
-
-
清节堂
旧时专供年少妇人守节的会社组织。进堂守节妇女,必须年少失夫、贫而不能自给者,先具报名,查明属实,才能收留。堂内严禁出入,有年老妇女担任奔走服役,如守节年例符合封建礼教规定,可以代请申报表旌。
更多
-
-
撮药、煎药、服药
更多
服用中药,民间有一套撮药、煎药、服药传统习俗。
到药店去买药,俗称“撮药”。若途中要停留,到别人家去,撮来的药包须悬挂在门外什么地方,不能携人人家门槛,否则认为将晦气带人别人家犯忌。双方谈话时,要避免“药”字,而用“糖汤”代替。
中药最好用瓦罐、炭火煎。煎好倒入碗内,碗口要盖上包药纸,横搁一筷,用以避邪。...
-
-
青龙招牌
又称“青龙匾”,为旧时民间传统的商业广告形式。清末民初,杭城各行各业商铺店肆,虽各有自己的营业范围和经营特色,但是店堂的格局,大都相类似。即一个当街的曲尺形柜台,临街一面的柜台上,陈列着商店的主要商品;另一面柜台,则为向顾客营业的场所,柜台的里端,大都竖着一块“青龙招牌”,长方形,黑底金字,题的大都是名家书写的...
更多